beat365小米“交战”华为!因专利对簿公堂 诉讼背后动因为何?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7-06
 beat365显示,小米近期对华为名称为“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的专利发起了无效宣告请求,将于7月21日口审。公开资料显示,专利口审指无效方和被无效方在法庭上口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自己专利有效的理由。  今年以来,小米与华为之间的专利纷争持续。据国家报第02版刊发的《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受理公告》显示,国家局于1月17日受理了华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的案件。  从公告内容来看,涉及纠纷的四个专

  beat365显示,小米近期对华为名称为“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的专利发起了无效宣告请求,将于7月21日口审。公开资料显示,专利口审指无效方和被无效方在法庭上口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自己专利有效的理由。

  今年以来,小米与华为之间的专利纷争持续。据国家报第02版刊发的《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受理公告》显示,国家局于1月17日受理了华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的案件。

  从公告内容来看,涉及纠纷的四个专利分别为:“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此次小米发起的无效宣告请求,也正是针对此前华为提出的被请求人小米公司侵犯其四项中国专利中的其中一件。

  针对此事,小米方面回应称:“双方就专利许可在积极谈判;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机制,包括行政和司法调解,通过第三方的调解机制解决许可问题是行业惯例;华为和小米双方均认为知识产权许可和合作有利于促进创新和公众利益,并认为调解是帮助达成许可的一种有效渠道。双方在继续积极谈判的同时,寻求利用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协助双方达成协议。”华为方面暂无回应。

  实际上,除了华为和小米,近年来随着5G标准的逐步成熟,通信技术专利纷争四起,国产手机厂商也越来越认识到专利储备和技术实力的重要性。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细数过往通信专利之战,国内厂商小米、华为、OPPO等,还与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通信业巨头发生过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总体来看大多数诉讼最终都走向了和解。

  企业不断发起专利诉讼,有何商业目的?纷争背后值得思考的是,专利之争动辄旷日持久,其是否一种有效的竞争方式,是否有益企业创新?手机厂商又该如何提前布局,预防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

  在小米与华为的专利纷争中,华为起诉小米在先,而小米随后又对华为的一项专利发起了无效宣告请求。

  何为无效宣告,这在行业内是否常见?在何种情况下,企业会考虑采取此类手段?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景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竞争对手之间彼此无效对方专利以扫清技术实施的障碍或者避免被判侵权及赔偿是一种常见的釜底抽薪的应对手段。他表示,当企业面临专利侵权诉讼或者较难绕开专利封锁时,往往会选择通过无效宣告请求来寻求突破。

  除此之外,高景贺表示,无效宣告请求同时也可作为一种战略性手段,来影响对方的专利布局或者谈判策略。根据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通常可能有主动发起的无效宣告请求或被动应对的无效宣告请求两类:对于企业发现研发的方向上存在竞争对手的专利,无法规避或者规避成本过高beat365,为扫除研发障碍、降低后期侵权风险,企业会选择主动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提起无效宣告;而当企业因专利侵权被竞争对手起诉或者收到侵权警告函后,通常也会选择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提起无效宣告,从而达到给对手施压或者釜底抽薪的效果。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是,企业想要与被无效方进行专利许可或合作,但双方在许可费用或其他条件上存在分歧,企业也可能通过无效宣告请求来增加自己的议价能力。

  综合多种因素,在高景贺看来,小米对华为专利提起无效宣告请求的目的,不排除系双方就专利许可谈判陷入僵局后,通过提起专利无效以寻找可能的突破口,实现釜底抽薪的不付费或者增加自己的议价能力,以应对对方侵权指控,逼迫对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至于华为发起专利诉讼的目的,有熟悉华为的人士分析,华为对厂商进行侵害专利的起诉,也更多地是为了能够占据主动权开展谈判。

  为何手机专利之战屡见不鲜?这与专利在手机中所占成本较大有关。有知识产权界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一部手机有十万余件专利,如果全部按照要求缴纳专利费,手机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甚至可能超过硬件成本。

  此外,根据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新兴设备技术研究服务此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5G手机将在2025年每年为专利持有者带来近200亿美元的全球专利使用收益,而,和三家公司将占据这些专利使用收益的绝大部分。

  这也意味着,国产手机厂商不仅面对国内同行的诉讼,要开拓海外市场更面临着国外通信巨头的专利诉讼风险。以小米为例,小米集团法务部总经理刘振此前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米自2014年启动国际化以来,一直面临较大的知识产权相关挑战,每年处理约数十宗诉讼beat365。过去几年作为产业问题的知识产权与地缘政治有较大关系,这些变化也带来了额外风险。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此前也在接受南都湾财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加剧,知识产权挑战是小米商业模式的一部分。但因智能手机技术复杂,涉及众多专利,不仅要有清晰的知识产权全球战略,除鼓励创新专利外,亦推动建立共赢、长期可持续的知识产权伙伴关系。

  在持续拓展海外市场,不得不与国外通信巨头的专利“短兵相接”的背景下,小米需要支付高额专利许可费,使专利所有者将多项技术专利权授权给小米。综合过往年报、招股书等各项公开数据,小米在过去8年支付了至少350亿元人民币的专利许可费。

  连年支付高昂专利费,加之造车新业务的高额支出、手机产品需求动力不足等综合因素,压力来到了小米的“钱袋子”。近年来,小米面临盈利压力,去年经历水平大幅下滑。2022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收入人民币2800亿元,同比下降14.7%;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85亿元,同比下滑61.4%。同时,小米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也是三大业务中最低的,从2021年的11.9%降至9%,其他两项业务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分别是14.4%、71.8%。

  不仅是小米,近年来华为也加速了在专利上的维权步伐。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此前曾针对专利侵权问题表示:“在很多行业,尤其中国的一些企业,他们在抄袭我们的设计。包括我们的一些专利,大家用了也不给我们付专利费,直接用,然后还讲成是他们自己的专利,甚至有些东西是直接抄。”

  据悉,华为是全球专利储备的大户。华为连续五年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全球第一,2021年接近7000件,创造了PCT的历史最高。截至2021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11万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而通过专利授权,华为近年来的专利收入持续增长。华为此前曾披露,在2019至2021年间,华为从全球获得了约12亿到13亿美元的专利授权收入。在2022年12月,华为还先后与OPPO、三星、等厂商签订了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势必将带动华为的专利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尤其是近年来,华为持续遭受打压,2021年,华为全年实现营收6368亿,大幅下滑28.6%。华为预计2022年营收6369亿元,相较于去年的营收实现微增beat365,困境之下更需专利收入“回血”。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专利授权费可以获得创新成果正向反馈。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企业间相互认可知识产权价值,可以促进高价值标准技术研究“投入-回报-再投入”的创新正循环,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不过,专利授权不能成为阻碍创新的门槛。针对华为专利收费的目的,在华为心声社区2022年4月6日披露的任正非签发的《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中提到,专利收费不能为了收费而收费;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没人愿意再投入研发了。而收费不是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通过沟通和谈判,理清双方的关系。在谈判过程中,逐渐锻造出一支善于沟通和谈判的队伍。当有一天走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时,就可以合理分配价值链了。

  小米与华为此次的专利纷争,也引发背后思考:在类似的专利纠纷中,双方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取得和解?

  在高景贺看来,通信技术领域由于技术标准化和产品复杂化的特点,专利纠纷往往涉及多个主体和多个专利。这种情况下,单纯地通过诉讼或者无效宣告请求来解决问题,可能会导致双方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并且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在类似的专利纠纷中,双方可以考虑采取一些更加灵活和合作性的方式来探索尝试以取得互利共赢,比如通过交叉许可或者联合开发等方式来实现专利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以及通过建立专利池或者加入专利联盟等方式来降低专利成本和风险等。

  从不断“烧起”的专利纠纷之战看到,全球知识产权布局正面临着来自技术迭代、激烈竞争、专利许可等多方面的风险压力。作为手机厂商,该如何提前布局,预防这些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助力企业抢占领先优势?

  高景贺表示,通信技术专利纷争是手机厂商不可避免的挑战,手机厂商应在专利方面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自主创新,积极申请和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形成自己的专利优势和壁垒;二是加强专利分析,及时掌握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专利动态,评估自己的专利布局和风险状况;三是加强专利管理,建立完善的专利策略和制度,规范自己的专利使用和维护行为,避免不必要的专利纠纷;四是加强专利合作,积极参与行业的标准制定和专利组织,寻求与其他手机厂商或者技术提供商的合作机会,实现专利资源的优化配置。